【地理點睛】黔南 · 印象(主圖)
摘要:國家旅游地理 貴州黔南8月28日訊 (記者萬棋民攝影報道) 這是在黔南貴定縣的音寨,音寨是天下布依第一寨。音寨的民居依山而建,一層一層往山上延伸。從圖中可以看到,音寨民居一半是木制結(jié)構(gòu),另一半新建的則是磚石材質(zhì)。這種新與舊的連接是兩個時代的接軌
國家旅游地理 貴州黔南8月28日訊 (記者 萬棋民 攝影報道) 上圖是在黔南貴定縣的音寨,音寨是天下布依第一寨。音寨的民居依山而建,一層一層往山上延伸。從圖中可以看到,音寨民居一半是木制結(jié)構(gòu),另一半新建的則是磚石材質(zhì)。這種新與舊的連接是兩個時代的接軌,反映了改革開放前與改革開放后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少數(shù)民族居民的居住環(huán)境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圖片右邊的木制房子大門的正上方,刻著三塊密密麻麻的字,上面刻的是毛澤東語錄,而且不只這一家的木制房子上刻有毛澤主席語錄,可以看出當(dāng)?shù)鼐用駥γ飨木磹壑椤?br />
這也是在音寨,屋內(nèi)的小孩正在看當(dāng)今熱播的一檔綜藝節(jié)目《極速挑戰(zhàn)》,對于不速之客的到來,小男孩羞澀的探出頭來觀望,或許在責(zé)怪我們突然到來打擾了他暑假看電視的悠閑生活。圖片看起來有些雜亂,但也可以從某個角度反映出當(dāng)?shù)鼐用竦娜粘I钪械某源┳∮眯小3鲂械墓ぞ呤且惠v三四成新的摩托車,洗衣服用上了洗衣機,寨子里也建起了的自來水。
這是黔南平塘縣正在建設(shè)的大射電望遠鏡,也稱 FAST,預(yù)計將于明年九月建成。FAST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chǎn)權(quán),是世界上正在建造及計劃中的口徑最大、最具威力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shè)計綜合體現(xiàn)了我國高技術(shù)創(chuàng)新能力。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是利用貴州喀斯特地區(qū)的洼坑作為望遠鏡臺址,建造世界第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擁有30個標(biāo)準(zhǔn)足球場大的接收面積。FAST作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望遠鏡,將在未來20至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這是在前往平塘大射電望遠鏡建造地址的路上拍攝的。這是一位走在路邊水渠里的大媽,身上背著背簍,里面裝了一些撿來的柴火和其他一些東西。因為山路比較窄和正在修路的原因,大媽一直在水渠中行走,以避讓路上的偶爾經(jīng)過的車輛。在山區(qū)里交通不便,一些山上也零星的住著一些居民,他們遠離群居區(qū),依然過著比較原始的山居生活。
這是在黔南羅甸縣火龍果基地。為了擺脫貧困,經(jīng)過專家的對當(dāng)?shù)氐刭|(zhì)和氣候條件等因素的考量,當(dāng)?shù)匾M了火龍果種植。如今,在羅甸縣大地上,七個千畝基地、兩個萬畝基地的火龍果,點綴著羅甸的崇山峻嶺。羅甸縣也在今年七月底被評為中國的火龍果之鄉(xiāng)。羅甸也將生態(tài)園和旅游發(fā)展相結(jié)合,隨著相關(guān)基礎(chǔ)設(shè)施的建設(shè),將會有更多的人來到羅甸,來到黔南。而籠罩在黔南的濃霧也將漸漸退去,生態(tài)之州將會以更好的面貌展現(xiàn)在世人的面前。
羅甸除了是火龍果之鄉(xiāng),同時也是長壽之鄉(xiāng)。中間那位老人已經(jīng)101歲了,但依然精神很好,能穿針引線線,能在布上繡圖。據(jù)老人家人說,老人每天還能喝上二兩家里年的米酒。長壽是生命的長度,更是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寬度、厚度、純度和力度。
這是羅甸縣的大小井風(fēng)景區(qū)的響水洞天坑,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觀。這個天坑位于大井出水口西側(cè)大約200米處,坑口高500米,寬500,深200米。內(nèi)有暗河,水聲轟鳴,在坑外十里處都可以清晰聽到,故稱為響水洞天坑坑口寬敞明亮,暗河奔流,水花飛揚,氣勢磅礴,蔚然壯觀??觾?nèi)巨大的鐘乳石如寶劍懸掛在墻壁上,有的錯落城橋,有的如猛虎下山,千姿百態(tài),美不勝收。
這是黔南惠水縣好花紅布依風(fēng)情寨,為了歡迎遠方客人的到來,布依族人在寨門前擺滿酒杯唱起山歌。在進寨前客人都要喝三杯攔門酒,喝完才能進入寨中。同時,布依族習(xí)俗中,遠方客人到來,坐上木馬,喝完三杯米酒也寓意著會交好運。
這是黔南惠水縣好花紅布依風(fēng)情寨的中華天下第一堂屋。堂屋是布依族家中紅白喜事舉行儀式、節(jié)日進行祭祀的地方。其神龕上方張貼神榜,供奉有天、地、君、親、師及其它先哲,體現(xiàn)著布依族先民信奉及追求天、地、人、神的統(tǒng)一與和諧,記錄著布依民族的滄桑與變化,是布依族歷史文化充滿活力的表現(xiàn)。乍一看圖,會感覺布依堂屋有種依河而建的江南水鄉(xiāng)的視覺感。
這是黔南福泉的古驛道。福泉位于貴州的中部,黔南州北部,是大西南出海的咽喉要道,有“黔中咽喉”之稱。古時候這里商旅繁忙,如今驛道旁邊已長滿草木,而青石壘成的驛道依然堅守在自己的位置,像今人訴說著往日的繁華。
這是黔南福泉的葛鏡橋。葛鏡橋建造于明朝萬歷年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當(dāng)時的平越人葛鏡出資建造。當(dāng)時造橋技術(shù)落后,加之洪水等自然因素,葛鏡造橋也費盡周折,造橋三次才最終建成葛鏡橋。葛鏡橋全長51.44米,3孔,大孔高9.61米,橋面寬8.5米,高約30米;三孔跨徑分別為25.62米、12.3米和6.26米;三孔拱高分別為9.61米、9.9米和5.02米。工程艱巨,雄偉壯觀,“為西南橋梁之冠”。葛鏡橋歷時數(shù)百年,至今仍堅固如初,實為罕見,也有“北有趙州橋、南有葛鏡橋”之稱。
這是福泉古城墻。當(dāng)時為了抵御外敵的侵?jǐn)_,指揮李福帶領(lǐng)萬余軍民歷時3年多的施工,于1385年即洪武洪武十八年建成土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張信接管衛(wèi)事,改筑石城,于建文三年(1401年)竣工,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這是福泉民間老藝人在表演福泉陽戲《二郎鎖孽龍》。福泉陽戲,所謂陽戲是指唱給活著的人聽的;也有陰戲,便是唱給死去的人聽的。陽戲主要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娛樂,另一種便是還愿納吉,意思是之前向天神祈求的事情實現(xiàn)了,于是便唱起陽戲向天神還愿,同時也向天神祈求吉祥。福泉老藝人在表演陽戲的時候,雖然言語不通,但依然可以感受到陽戲所具有的獨特魅力,以及陽戲中所蘊含的民俗文化。
這是黔南荔波縣瑤寨姑娘在表演舞蹈。荔波瑤山白褲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是一支長期深居高山密林,過著刀耕火種,自給自足的封閉式狩獵民族,至今仍保存著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的遠古遺風(fēng),因其民族文化保存最完整而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衛(wèi)組織賜予“人類文明的活化石”之稱。又因其崇拜太陽神,信奉百神靈,圖騰與遠在大洋彼岸的印第安人極為相似而被外界稱為“東方印第安人”。
這是黔南都勻的茶山上。站在山上滿眼望去,盡是一片片綠綠的毛尖茶樹。都勻毛尖是中國歷史名茶,早在明清時期便為宮廷貢品,深受當(dāng)朝皇帝喜愛;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賽會上獲金獎;1956年,毛澤東主席賜名為“都勻毛尖茶”;198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高山云霧出好茶,都勻冬無嚴(yán)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海拔高,云霧大,生態(tài)良好,土壤富含有機質(zhì), 這些獨特的氣候、土壤以及地理位置造就了都勻毛尖茶精良的品質(zhì)。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