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河南淅川豫、陜、鄂交界處的明清古街(圖)
摘要:坐落在豫、陜、鄂三省交界處、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zhèn)的這條沿河小街,曾有過值得驕傲的歷史。從漢代開始,作為丹江河道的最后一個碼頭,這里一直是中原地帶的水陸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明末清初,是丹江漕運最鼎盛的時期,也是小街商貿發(fā)展的最高峰。來自全國各地
國家旅游地理 河南南陽8月6日訊 位于荊紫關鎮(zhèn)上的這條小街,臨街的民居大多是明清建筑(8月4日攝)。這不是電影廠建的外景拍攝地,也不是后人重修的仿古建筑群,而是一條目前國內保存完整、規(guī)模宏偉的明清古街。
坐落在豫、陜、鄂三省交界處、河南省淅川縣荊紫關鎮(zhèn)的這條沿河小街,曾有過值得驕傲的歷史。從漢代開始,作為丹江河道的最后一個碼頭,這里一直是中原地帶的水陸要道和貨物集散地。明末清初,是丹江漕運最鼎盛的時期,也是小街商貿發(fā)展的最高峰。來自全國各地的幫會、商行紛紛來此落腳。他們召集各省能工巧匠,在小街上修宮、建館,炫耀門面,招攬生意,把這個古鎮(zhèn)裝點得富麗堂皇。
到上世紀初,丹江河水逐年減少。丹江水庫的建成,使中下游的河道幾乎斷流。從此,這條依賴漕運而興旺發(fā)達的小街,逝去了一個輝煌的時代,卻留下了一處集我國明清民間建筑藝術精華的古建筑群。
這條南北走向的小街,全長約5里,現(xiàn)存明清時代的建筑700余間,大多保存完好。其中有豪紳商賈所建的會館、廟宇,也有一般的民房,建筑造型各有特色。古街的宅樓構件,無不以石雕、磚雕、木雕藝術烘托而成。各種造型的石坊、門墩、柱礎、檐楣,可謂各具匠心,生動逼真。
目前,古街有300多戶、2000多居民居住。據(jù)悉,古街所在地的荊紫關鎮(zhèn)人民政府已著手古街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先后啟動了古街公共設施改造、新建建筑拆遷、年久失修沿街房屋維修等工程。這條幾乎被人遺忘的明清古街,將成為一個頗具吸引力的旅游熱點,而重現(xiàn)繁榮。 /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這座建于清初的豪華建筑“平浪宮”,是當年船工們?yōu)槠砬蠛由癖S佣栀Y興建的(8月4日攝)。
古街上一幢民宅屋頂上的磚雕構件(8月4日攝)。
古街上的一戶民居(8月4日攝)。
山陜會館是這條明清古街上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8月4日攝)。
網(wǎng)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