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晨鐘,古城西安的另一座佛塔(圖)
摘要:在西安碑林內有一塊碑石,上面用詩和畫的形式描繪了關中地區(qū)的壯麗景色。這塊碑石刻于清代康熙年間。碑面集書、畫、詩為一體,集中展現了“關中八景”的著名景色,其上采用一景一色的形式將此處的人文情懷,自然景色生動的表現出來。
國家旅游地理 西安2月12日訊(文/薛飛)在西安碑林內有一塊碑石,上面用詩和畫的形式描繪了關中地區(qū)的壯麗景色。這塊碑石刻于清代康熙年間。碑面集書、畫、詩為一體,集中展現了“關中八景”的著名景色,其上采用一景一色的形式將此處的人文情懷,自然景色生動的表現出來。
在“關中八景”之中,有一處名為“雁塔晨鐘”的景致,別具一格風味。許多外地初到西安的人在聽到這一名稱后第一反應便是著名的大雁塔,多以為此景位于大雁塔所在之處。然而事實上,雁塔晨鐘指的確是與大雁塔東西相向而落的小雁塔。
小雁塔始建于唐代景龍年間,是為了存放唐代高僧義凈從天竺帶回來的佛經而建,小雁塔是密檐式磚結構佛塔。塔為青磚砌筑。塔平面為正方形。原為15級,約45米高,現存13級。
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小雁塔還有一段“神合”的歷史。公元1487年,陜西發(fā)生了6級大地震,把小雁塔中間從上到下震裂了一條一尺多寬的縫。然而時隔34年,在1521年又一次大地震中,裂縫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
1555年9月,一位名叫王鶴的京官回鄉(xiāng)途中夜宿小雁塔。聽了目睹過這次“神合”的堪廣和尚講的這段奇事后,驚異萬分,把這段史料刻在小雁塔北門楣上。在小雁塔門楣刻石上記敘:“明成化末,長安地震,塔自頂至足,中裂尺許,明澈如窗牖,行人往往見之。正德末,地再震,塔一夕如故,若有神比合之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修復小雁塔時,才發(fā)現不是“神合”,而是“人合”。古代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筑成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后壓力均勻分散,這樣小雁塔就象“不倒翁”一樣,雖歷經數十次地震,仍屹立不倒,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技藝。
網友評論